
编辑:山隹
随着 8 月 29 日蔚来第二季度财报的发布," 蔚小理 " 三家均交出了 2023 上半年的成绩单," 蔚小理 " 三家经营在今年上半年又产生了新变化。
那么,今年二季度财报以及上半年的整体情况,三家的成绩分别如何呢?从财报数据的基本面来看,理想已经站上月销 3 万辆的水平之上,并率先完成了扭亏转盈;而蔚来和小鹏两家则仍旧在追赶,并陷在持续亏损的泥淖之中。
那么在下半年,随着小鹏和蔚来市场端恢复,理想加大对纯电动车的投入,这三家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否会发生新的名次变化呢?
01
谁卖得最多?
要说今年造车新势力中谁最风光,必然非理想莫属。今年第二季度,理想交付量为 86,533 辆,同比增长 201.6%。其中,6 月首次突破了 3 万辆大关,7 月份再次突破了 3 万辆。今年上半年,理想累计交付量为 139,117 辆,同比增长 130%,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销量,位居一众造车新势力交付量之首。

而蔚来和小鹏两家,在今年上半年则经历了短暂的低谷。财报显示,在今年二季度,蔚来交付量为 23,520 辆,同比减少 6.1%,环比减少 24.2%;今年上半年,蔚来累计交付量为 54,561 辆,同比增长 7.3%。在 6 月份之后,随着全新 ES6 上市和权益调整,蔚来交付量逐渐回暖,并在 6 月再次破万辆,7 月首次突破 2 万辆,达 20,462 辆。

02
谁最能赚钱?谁最烧钱?
随着交付规模的迅速扩大,理想营收也呈现翻倍式增长。今年二季度,理想二季度营收达到 286.5 亿元,同比增长 228.1%;今年上半年,理想累计营收为 473.4 亿元,超过了 2022 年全年营收总额(452.9 亿元)。
相比之下,蔚来和小鹏则均因为交付量减少等原因,出现了营收的下滑。蔚来二季度营收为 87.7 亿元,同比减少 14.8%,环比下降 17.8%。其中,蔚来汽车销售收入为 71.85 亿元,同比下降 24.9%,环比下降 22.1%。今年上半年,蔚来营收为 194.5 亿元,同比下降 3.74%。而小鹏的二季度营收为 50.6 亿元,同比下滑 31.9%,环比增长 25.5%。其中,二季度汽车销售收入为 44.2 亿元,同比下滑 36.2%,环比增长 25.9%。今年上半年,小鹏营收为 90.96 亿元,同比下降 32.92%。

而蔚来二季度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13.0% 下降到了 1.0%,而汽车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16.6% 下降到了 6.2%。对此,蔚来方面的解释主要由于产品组合变动,部分被电池单位成本的下降所抵销。而小鹏汽车今年二季度毛利率,从去年同期的 10.9% 下滑到了 -3.9%;汽车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9.1% 下滑到了 -8.6%。对此,由于 G3i 的存货减值及存货采购承诺亏损,对汽车毛利率产生了 4.5 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。此前有消息称,小鹏 G3 系列有退出市场的打算。

反观蔚来和小鹏,两者则是在亏损扩大了。二季度,蔚来净亏损为 60.6 亿元,同比扩大 119.6%,环比扩大 18.8%。今年上半年,蔚来净亏损为 108 亿元,同比扩大了 16.8%。在此前的一季度财报沟通会上,蔚来 CEO 李斌曾表示,计划将盈亏平衡的日期时间延期一年以内,原计划是在今年 4 季度实现盈亏平衡。

另一家港股上市的造车新势力零跑,今年上半年零跑交付量为 4.45 万辆;营业收入 58.13 亿元,同比增长 14.4%;净亏损为 22.76 亿元,2022 年同期为 24.44 亿元。可见,由于先期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、扩充产能和布局渠道,对绝大部分造车新势力来说盈利依旧还是一个难题。
不过,决定盈利的最重要因素是规模,蔚来和小鹏上半年销量波动比较大,这影响了利润表现,两者相信在三季度会好转。
提到成本控制,我们看到各家的研发投入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,以构建自身在电动化、智能化方面的护城河。其中,今年上半年蔚来研发投入为 64.2 亿元,同比增长 64.15%;理想研发投入为 42.8 亿元,同比增幅为 47%;小鹏研发投入为 26.6 亿元,同比增长 7.1%。另外,在销售、一般及行政费用方面,今年上半年蔚来投入为 53 亿元,同比增长 23.4%;理想为 25.3 亿元,同比增加 56.4%;而小鹏为 29.3 亿元,同比减少 11.4%。可以预见的是,接下来三家仍然将在这一方面保持着高投入。

按照指引,今年三季度,理想预计营收将首次突破 300 亿元,达到 323.3 亿 -333.0 亿元,同比增长 246.0% 至 256.4%;蔚来预计营收为 188.98 亿元 -195.20 亿元,同比增长 45.3%-50.1%。小鹏预计营收为 85 亿元 -90 亿元,同比增长 24.6%-31.9%。
03
你最看好谁的未来?
对理想而言,产能似乎是限制其交付量增长的首要难题。此前李想已经多次提及产能不足问题。在二季度财报沟通会议上,理想汽车总裁兼总工程师马东辉表示,在二季度已经提升了相关的策略和规划,零部件产线和工装还在调试、验证阶段,今年有信心做到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(30 万辆),并称三季度的销量指引已经是产能的极限。但随着产能的市场,李想表示在四季度产能提升后实现 4 万辆的交付目标。
不过,理想近期也在购车上推出了优惠政策,竞争激烈程度远超预期。
小鹏在 G6 上市后,订单大幅增加,但销量提升还需要时间。在二季度财报电话沟通上,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表示,G6 订单增长速度非常强势,但是由于智能化相关的一些零部件上准备得不够充分,导致 G6 MAX 版本交付等待存在挑战。何小鹏表示,有信心随着 8-10 月份产能的快速爬坡,在四季度,G6 单一车型总交付量将过万,整体交付量有望破 2 万辆。另外,小鹏今年年销量目标为 20 万辆。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,到今年 7 月份,小鹏共交付 52,443 辆车,仅完成整体目标的 26.2%。后续,如何交付更多的车,是摆在小鹏面前的重要问题。

在产品方面,三家均有新品即将推出。蔚来计划于在 9 月上市并交付全新升级的中型轿跑 SUV EC6。至此,蔚来将完成基于 NT2.0 平台的全部产品切换。李斌相信,随着蔚来 8 款产品全面进入高端纯电市场,将更好满足高端市场用户的多样化需求,并推动整体交付量的稳步增长。
李斌表示,明年蔚来品牌不会有全新的产品交付,但有一些产品常规的改进。在此前的 2021 年,蔚来品牌也是全年没有投放全新产品,但是在销量和毛利等数据表现并不差。李斌还提到,阿尔卑斯品牌首款产品和第二款产品已经在开发中,该品牌定位为大众品牌,需要追求每一款车型销量,因此总体车型数量不会太多。另外,蔚来手机预计在 9 月下旬可以开启交付。
" 我们并不是要去进入到一个像国内的这些手机厂商那样的,去争夺他们的市场。"李斌说道," 我们相信手机的推出对于增加我们车的竞争力是有意义的。"

粗略计算,想要超越 BBA 在中国市场的销量,理想需要做到年销 75 万辆上下,月均销量需要在 6 万辆的水平。这意味着,在 2023 年,理想的月销量还需再翻一倍。
而小鹏将在今年四季度发布首款 MPV X9。这是基于扶摇架构打造的首款 MPV,预计将在明年开始规模交付。何小鹏表示,已经提前为这款车做供应链工作,目标是做到交付即开始产能的爬坡。另外何小鹏还表示随着成本下降,可以推出 15 万级别的全自动驾驶汽车。此前,何小鹏曾提到 " 不会存在 15 万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 "。按照规划,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,小鹏汽车将推出更多新车型及换代车型;基于统一架构,将完成对覆盖 15-35 万级车型,对个人、小家庭、大家庭等市场的覆盖。

所以,市场的格局现在还没有定,和何小鹏说的一样,没有谁能说已经拿到了船票。
推荐阅读

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